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2020-2021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2021-11-16 11:19:45 來源: 點擊:
- 本科教育基本情況
- 學院概況
設有思政課教學部、基礎課教學部、經濟貿易系、外國語言文學系、工商管理系、會計學系、影視與舞蹈系、藝術設計系以及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教學單位。
學院以教育部頒發的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依據,修訂、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注重實踐教學、加強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師資隊伍結構,著力提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斷改善教育教學條件,目前建有“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的藝術設計實驗教學中心,以及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影視與舞蹈實訓基地、語音訓練中心、計算機中心等實踐教學平臺。
學院不斷建立完善內部質量保障機制,建全院、系兩級教學督導隊伍,對人才培養過程進行閉環質量監控;學院制定了健全的教學管理制度,對招生錄取、學籍管理、課程考核、畢業資格審查和學位授予等各環節均有制度保障。
學院現有3個專業入選天津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門課程被認定為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設課程。
學院扎實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積極進行思政課程改革和課程思政建設。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積極組織參加“互聯網+”大賽和學科競賽,參加國家級、天津市級和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參加“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并取得優異成績。
學院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讀書節、社團展示、體育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提升校園文化品質,豐富學生業余文化生活;加強大學生生涯發展指導,開展學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展心理問題咨詢輔導,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積極開展學風建設,引導學生刻苦學習、誠實守信;重視就業指導,為畢業生開辟就業渠道、提供就業服務,多年來保持了較高的畢業生就業率。
- 人才培養目標
- 專業設置情況
- 在校生規模
- 本科生源質量
- 師資與教學條件
- 師資隊伍
- 總體情況
生師比:按學生數8847計算,生師比為21.95。[注:生師比=折合在校生數/折合教師總數(折合教師總數=專任教師數+外聘教師數×0.5)]。
- 師資隊伍結構
學歷結構: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碩士和博士)的專任教師288人,占教師的比例為 83.72%,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4人,占15.7%。
年齡結構:專任教師中 35 歲及以下青年教師65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 18.9%;36~45 歲的教師 153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 44.48%;46-55 歲的教師 56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 13.37%;56 歲及以上教師80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 23.26%(見表2-1)。
表2-1 教師年齡結構分析表
合計 | 29歲以下 | 30-34歲 | 35-39歲 | 40-44歲 | 45-49歲 | 50-54歲 | 55-59歲 | 60-64歲 | 65歲以上 |
344 | 24 | 41 | 68 | 85 | 27 | 19 | 42 | 21 | 17 |
比例 | 6.98% | 11.92% | 19.77% | 24.71% | 7.85% | 5.52% | 12.21% | 6.10% | 4.94% |
- 師資隊伍建設重點舉措
以全面提升師資隊伍素質為導向,加大教師考核與激勵,不斷優化隊伍結構,提升隊伍素質和水平;建設一支師德高尚、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業務能力強、開拓創新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堅持立德樹人,建立健全師德培育長效機制,將師德師風建設貫穿人事人才工作全過程,在教師入口上,嚴格落實新進教師思想政治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制度;在教師培養中,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師德師風情況作為職稱評聘、評獎評優、各類人才項目評審的首要條件,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建立教師師德檔案和師德考核制度,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隊伍。
堅持“傳幫帶”,加強教師培養。注重人才梯隊培養,從青年教師進校即使其進入培養序列,根據其特點為其量身打造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實施創新團隊建設計劃與青年教師導師制,建立 “老帶新,傳幫帶”機制,促成老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子”培養,推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拓寬教師視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深化教師評價改革,激發師資隊伍活力。不斷深化職稱聘任制度改革,完善“全員崗位聘任”制度,實行專業技術職務的聘任程序和任職資格的評審程序相結合,規范評、聘的工作流程,暢通晉升渠道。強化教師崗位分類管理,健全教師分類聘任條件和多元化評價,破除“五唯”頑瘴痼疾,引導教師潛心教學,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 本科主講教師情況
- 教學經費投入情況
- 教學設施應用情況
- 教學用房
學?,F有教學行政用房面積(教學科研及輔助用房+行政辦公用房)共58312.11㎡,其中教室面積41765.62㎡(含智慧教室面積0.0㎡),實驗室及實習場所面積4946.40㎡。擁有體育館面積2884.07㎡,運動場面積21336.0㎡,會堂面積400 ㎡。
按全日制在校生8847人算,生均學校占地面積為15.98(㎡/生),生均建筑面積為14.95(㎡/生),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為6.59(㎡/生),生均實驗、實習場所面積 0.56(㎡/生),生均體育館面積 0.33(㎡/生),生均運動場面積2.41(㎡/生)。詳見表3-1。
表3-1 各生均面積詳細情況
類別 | 總面積(平方米) | 生均面積(平方米) |
---|---|---|
占地面積 | 141389.00 | 15.98 |
建筑面積 | 132242.16 | 14.95 |
教學行政用房面積 | 58312.11 | 6.59 |
實驗、實習場所面積 | 4946.4 | 0.56 |
體育館面積 | 2884.07 | 0.33 |
運動場面積 | 21336.0 | 2.41 |
- 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與教學實驗室
學校有省部級實驗教學中心建設點1個,省部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個。
- 圖書館及圖書資源
- 信息資源
- 教學建設與改革
-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制定了《天津商業大學寶德院在校本科生轉專業實施辦法(試行)》(天商寶德教〔2020〕18 號),進一步完善大類招生、大類培養模式,一學年后學生在專業類內或跨類自主選擇專業,實行在校生二次專業選擇機制。
- 專業建設
- 調整專業結構,優化專業布局
- 加強一流本科專業建設
2020年初,教育部辦公廳公布了2019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我院的英語、工商管理、環境藝術設計3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學院將以此為契機,強化專業特色,持續提升專業內涵和建設水平,統籌實施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在專業改革創新、師資隊伍、教學資源、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全面助力學校加快建設。
- 課程與教材建設
- 豐富課程體系,打造開放式課程平臺
- 推動一流課程建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 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育
通過組織教師進行師德師風和課程思政專題培訓,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推動會、“課程思政”示范課、教學創新大賽等活動,充分發揮課程育人的作用,全面推進學院課程思政體系建設。2021年,全院各教學單位以目標為導向,深入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有機統一,協同推進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目前,兩門課程被認定為“天津市高校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完成市級“課程思政”相關課題立項7項,結項5項;2021年,設立校級“課程思政”課題8項。
- 實踐教學
(1)積極構建并實施了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分層次、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第一層次強化基本技能,包括基礎實驗、認識實習和基本技能訓練課程;第二層次培養綜合實踐能力,包括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畢業論文、專業實習等;第三層次為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能力基礎上的創業能力。
(2)加強實驗室建設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為實現資源充分利用和共享,學院根據現有專業設置和專業類型,集中建設了三個實踐教學中心和相關實驗室。
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中心
學院現有經濟管理類本科專業12個,包括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金融學、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等專業。學院于2017年建設完成了服務于該12個專業的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中心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內含中心機房、ERP虛擬仿真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創業實訓實驗室、工業沙盤實驗室、商業沙盤實驗室、物流沙盤實驗室、金融模擬實驗室、跨境電商實驗室等9個經管類專業實驗室;可以為近5000名學生提供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科學研究的環境與教學資源。中心堅持“以全面素質提升為目標、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的原則,依托中心機房、云平臺、虛擬現實、多媒體、人機交互、數據庫和網絡通訊等技術,本著“虛實結合、相互補充、能實不虛”的建設思路,扎實開展了集實驗、實訓與實習為一體的多元化實驗室體系建設,已開設了27門實驗課,42個實驗項目,形成了“驗證性實驗、綜合性試驗、設計性實驗”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
藝術設計實驗中心
學院現有藝術設計類本科專業6個,包括動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公共藝術設計專業。藝術設計實驗中心設立于2009年,并于2013年被批準為天津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中心服務于藝術設計類6個本科專業,共計1400余名本科生;總使用面積2931平方米。儀器設備共998臺套;內含平面設計、三維動畫、視覺傳達設計等19間實驗室或工作室,配備學術交流中心1間、畫室5間、設計室3間。2021年,學院投資59萬元新建虛擬現實實驗室,現已建設完成。
影視與舞蹈專業教室
學院現有影視與舞蹈類本科專業4個,包括表演、舞蹈表演、影視編導、影視文學創作專業。該類專業于2019年招生,現已建成舞蹈表演專業教室8間、表演專業教室6間、放映教室6間、排練大廳1個。以及含燈光、攝像照相、音響等綜合實驗室1個。
④計算機基礎訓練中心
承擔全院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的上機訓練,共有計算機房15間、計算機756臺。
⑤語言訓練中心
承擔全院學生大學英語的聽力訓練,以及英語、商務英語、日語專業的聽力訓練,共有語音室9間、756個座位。
⑥校外實習基地
除了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外,我院還在校外簽署了實習基地65個,通過校企合作,滿足學生的實踐教學需要。
(3)加強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全過程管理,嚴把質量關。學校提倡畢業論文選題與大創項目、教師的科研課題、學年論文、畢業實習調研相結合。同時,加強論文的動態管理和中期檢查,在學生完成論文(設計)的過程中,指導教師需填寫畢業論文(設計)指導過程記錄,檢查、指導、督促學生的工作進度;學校組織各系進行中期檢查,通過技術手段,加強對論文的學術規范性檢查。
(4)通過各類學科競賽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等,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2029-2021學年,在天津市教委舉辦的學科競賽中,天津市大學生工業與藝術設計競賽中共有3個團隊獲得一等獎、7個團隊獲得二等獎、10個團隊獲得三等獎,在天津市大學生動漫與數字創意設計大賽中共有1個團隊獲得一等獎、1個團隊獲得二等獎、2個團隊獲得三等獎。
- 創新創業教育
本年度我院共有160支團隊參加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天津賽區高教主賽道,其中12支團隊推薦進入市賽,參賽學生人數累計達到716人次。我院共有50支團隊參加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天津賽區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其中2支團隊進入市賽,本次參賽學生人數累計達到121人次。
近兩年“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天津賽區高教主賽道共有6個團隊獲得二等獎,12個團隊獲得三等獎,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共有6個團隊獲得三等獎。
- 專業培養能力
- 本科人才培養目標
- 特色
- 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 強化通識教育內涵。
- 促進實踐教學改革。
表4-1 各專業培養方案教學分統計情況一覽表
專業名稱 | 必修課程學分 | 選修課程學分 | 實踐學分 | 學分總計 | 實踐學分占比 |
金融學 | 136 | 29 | 34.5 | 165 | 20.90% |
國際貿易 | 136 | 29 | 35.5 | 165 | 21.51% |
電子商務 | 136 | 29 | 38 | 165 | 23.03% |
工商管理 | 128 | 37 | 35 | 165 | 21.21% |
市場營銷 | 128 | 37 | 35 | 165 | 21.21% |
人力資源管理 | 126 | 39 | 31 | 165 | 18.79% |
物流管理 | 126 | 39 | 31 | 165 | 18.79% |
旅游管理 | 155 | 33 | 65 | 188 | 34.57% |
酒店管理 | 155 | 33 | 65 | 188 | 34.57% |
會計學 | 132 | 33 | 32.5 | 165 | 19.70% |
財務管理 | 132 | 33 | 35.5 | 165 | 21.52% |
審計學 | 132 | 33 | 33.5 | 165 | 20.30% |
英語 | 128 | 40 | 25 | 168 | 14.89% |
商務英語 | 126 | 40 | 25 | 166 | 15.06% |
日語 | 128 | 40 | 25 | 168 | 14.89% |
動畫 | 128 | 37 | 79 | 165 | 47.88% |
視覺傳達設計 | 128 | 37 | 78 | 165 | 47.27% |
環境設計 | 128 | 37 | 77 | 165 | 46.67%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128 | 37 | 73 | 165 | 44.24% |
公共藝術 | 128 | 37 | 77 | 165 | 46.67% |
產品設計 | 128 | 37 | 76 | 165 | 46.06% |
戲劇影視文學 | 114 | 37 | 36 | 151 | 23.84% |
廣播電視編導 | 113 | 37 | 52 | 150 | 34.66% |
表演 | 135 | 25 | 86 | 160 | 53.75% |
舞蹈表演 | 149 | 33 | 122 | 182 | 67.03% |
- 完善創新創業教育。
- 加強美育、勞動教育。
- 立德樹人落實機制
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充分發揮各類課程的育人作用,深入推進“思政課程”及“課程思政”建設,打造一批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線下、線上、線上線下混合、虛擬仿真和社會實踐“金課”。學校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與解讀》選修課程,學年內開設2次,累計2學分,32學時。
- 質量保障體系
- 校領導研究本科教學情況
- 建章立制,完善本科教學質量規范
- 協同配合,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組織結構
- 學生學習效果
- 畢業情況
- 就業情況
- 學生學習滿意度
- 特色發展
- 優化專業結構布局,推進專業群建設
打造專業群平臺課程和資源共享實驗實訓平臺。依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和專業群建設的專業建設思路,對2017年修訂版人才培養方案執行情況進行調研,征求各教學單位意見,對執行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形成調整意見,最終完成2019級、2020級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并實施。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滿足“國家標準”規定的專業核心課程要求,突出了專業群平臺課程的地位。在此基礎上,整合專業群教學資源,打造資源共享的專業群實驗實踐教學平臺。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中心、藝術設計實驗中心已經建成,影視舞蹈實訓中心正在建設完善中。公共課實驗平臺、專業群實驗實踐平臺和企業實訓基地有效地支撐了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
- 推進教學改革,發展特色專業
本專業注重實踐教學,堅持以創作帶動教學,將設計與生產實踐結合,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為社會培養能設計懂施工的環境設計專業方面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突出實踐環節,實踐學分占到44%以上,“教、學、做”一體,藝術與技術結合。
探索“貫穿式課程組教學”培養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即一門主干課程加多門相關選修課程,進行串聯式排課,制作主題一致,教學時長相連,采用實際項目為基礎,模擬真實設計及與甲方的交流方式,結合考試,會審,交流討論等教學方法,最終實現課程設計深度和專業程度的提升,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經過教學實踐,教學成績突出,教師及學生反映良好。
環境設計專業被天津市教委評為天津市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建筑模型制作》課程被評為天津市級一流本科建設課程。以《材料構造》課程為基礎的“虛擬仿真”教學方式,通過天津市教委“虛擬仿真實驗室”項目立項。
教師積極實踐以作品創作帶動教學,帶領學生參加各項專業賽事,在“天津市大學生工業與藝術設計大賽”、“天津市青年美術節”、“海峽兩岸手繪大賽”等專業比賽中屢次獲得優秀成績。在“互聯網+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2021年6月舉辦了“天津建衛600年” 模型制作主題作品展。
案例2: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改成效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定位于培養能勝任由靈感到表現、由設計到制作全過程的服裝、服飾設計應用型高級人才。要求學生具備“一基三能四技”的應用能力,即具備工匠精神的基本素養,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團隊合作等三項能力,以及服裝服飾設計與制作、服裝服飾企業管理和品牌策劃運營、智能制造軟硬件設施設備使用、把握時尚潮流并能進行流行預測等四種技能。突出實踐環節,實踐學分占到44%以上。
該專業以“實體經濟+智能制造”為基本理念,使教學切入智慧設計和智能制造一線。將基礎理論、工程實踐、社會實習與創新創業相結合。
服裝設計專業結合畢業作品展分別在2020年10月、2021年6月成功舉行了兩場天津時裝周舉行寶德學院專場展演。2021年4月13日,《女裝結構設計》課程獲得天津市高校課程思政示范課,教學團隊獲天津市高校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教師獲天津市高校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名師;2021年9月9日,《女裝結構設計》獲得第二批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設課程。
案例3:酒店管理專業教改成效
我校酒店酒店管理專業定位于培養能勝任涉外高端酒店及郵輪服務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要求學生具備“一基四能四技”的應用能力,即愛崗敬業的基本素養,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團隊合作、耐受挫折等四項能力,以及酒店運營操作、外語溝通、數字化信息應用、泛服務業對客等四種技能。
該專業突出實踐環節,實踐學分占到34%以上,特別設置了第5和第7學期到五星級酒店集中實習的環節,創造性的把實習環節嵌入4門課程,由實習單位和學校共同為學生開設并考核。形成了“一體兩翼四支撐”的培養模式,即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實踐教學、第二課堂為二翼,以校企教學資源共享、頂崗實習、教研科研為支撐,順利通過了本科新專業建設評估。
創造性的將課程設置在企業實習環節,由企業和學校共同來完成教學,消除了學生實習就是充當廉價勞動力的思想,增強了學生實踐的效果。
目前建設有14家高質量的實習基地,還與基地在教學資源共享、師資共享、科研等多個方面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形成了一定了優勢,專業特色凸顯。
- 存在問題及改進計劃
1.師資隊伍
首先是生師比較高,也就是說還需要擴大自有教師的規模;再有就是結構優化,特別是通過引進或培養,優化自有教師的職稱結構;三是提升師資隊伍整體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2.基礎設施
實驗實訓基地已初具規模,并已形成較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但隨著學科專業的發展、技術水平的提升和進步,也必須做相應的更新和提升,以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3.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學院注重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但事實上有相當多的企業接待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并不高,而且學生實習的實操性也不高。因此,需要我們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校企合作,拓展校外教學資源。
相關熱詞搜索:
截至目前為止,已有人訪問
地址:天津市西青區津靜公路28號
郵編:300384 電話:022-23799800 傳真:022-23618680
津ICP備05011647號 津教備0218號
津公網安備 12011102000232號
郵編:300384 電話:022-23799800 傳真:022-23618680
津ICP備05011647號 津教備0218號
